"各位家长下午好,我是招生办李主任。今天这个家长会开得突然,我知道大家最关心两个问题:校企合作班突然停办后续怎么处理,以及职教本科学历考公务员是否受限。下面我就这两个焦点问题逐一说明。"
会议室里坐满了神色焦虑的家长,最后一排站着几位穿校服的学生。空调出风口嗡嗡作响,却驱不散空气中凝结的紧张感。我翻开文件夹,投影仪在幕布上投出市教育局红头文件。
"先通报校企合作班的最新进展。合作企业'智翔科技'因资金链断裂申请破产,直接影响我校三个年级共217名学生。"点击遥控器切换到数据图表,"目前已有七家新合作企业达成意向,包括两家上市公司。经教育局特批,原合作班学生可自主选择:一是转入同类校企合作项目,二是转入普通班继续学业。"
坐在第三排的家长突然举手:"李主任,我孩子学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新合作企业根本没有对口岗位!"会场顿时响起议论声。我示意工作人员递上话筒:"这位家长问到了关键点。我们已与劳动部门成立专项小组,针对特殊专业学生提供'1+1'解决方案——前半年在校完成理论课,后半年进入实训基地实操。"投影切换到新建的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照片,"这个基地由市政府投资3800万建设,设备比原合作企业更先进。"
"那毕业证怎么办?"后排戴眼镜的男生直接站起来发问。我点点头:"所有学生都将获得全日制学历证书,新合作企业会出具实习证明。更重要的是..."我调出教育部最新文件,"从今年起,校企合作班毕业生可同时考取'X证书',这是纳入国家资历框架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转入第二个议题时,我发现前排几位家长不约而同地打开手机录音。"关于职教本科考公问题,必须纠正一个误区。"我播放公务员局官网截图,"2022年国家公务员报考指南明确列出'职业教育本科与普通本科同等效力'。我校去年就有11名毕业生考入税务、海关系统。"
穿深蓝西装的家长突然打断:"但岗位表备注栏经常写'需普通高等教育'!"会场响起一片附和声。我早有准备,点开某省今年省考职位表:"大家注意看,这种限制主要出现在两类岗位:一是法学等理论性强的,二是部分中央部委岗位。而基层行政执法、技术类岗位基本全面放开。"展示我校毕业生考公统计表时,特意用红框标出"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等录取单位。
"具体到备考策略..."我请教务主任接过话筒,"我们为有考公意向的学生开设行测申论选修课,还邀请已上岸的校友分享经验。关键是抓住职教生的优势——应急管理专业考安全生产监管岗位,烹饪工艺专业考机关事务管理局,这些岗位的实务操作题恰恰是我们的强项。"
答疑环节开始后,穿工装的家长的问题引起全场关注:"李主任,听说有些国企把职教本科划归大专待遇?"我立即调出国资委最新文件:"这是典型的政策执行偏差。上个月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不得在招聘中歧视职业教育学历。"说着打开我校就业系统,"中国中车、京东方等央企今年校招都单列了'高技能人才通道',起薪与普通本科完全一致。"
两个半小时的家长会临近尾声,我发现最初提问的几位家长正在传阅我准备的政策汇编。收拾材料时,穿校服的女生怯生生过来:"老师,我学护理的,能考卫健委公务员吗?"我笑着找出手机里存的规定:"卫健委下属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的技术岗,护理专业反而是热门专业呢。去年邻市招10个岗位,7个要求护士资格证。"
散会后,还有家长围着咨询台追问。我看着窗外的晚霞,想起三年前那个暴雨天——首届校企合作班签约仪式刚结束,企业代表就暗示经营困难。如今政策东风已至,这些孩子终究赶上了职教改革的红利期。工作人员递来签字笔:"李主任,转班申请表明天能下发吗?"我点点头,在会议纪要上划出重点:必须确保每个学生都有适合的发展路径。
回办公室路上,手机弹出教育局通知:下周将召开职教本科与普通高校学分互认研讨会。我快步走向档案柜,那里有整理好的37份成功案例——从校企合作班到公务员,从技师到事业编,这些学生的毕业照整齐排列着,每张笑脸背后,都是一个打破学历天花板的鲜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