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专业
国家特色专业 | 公共事业管理 生物科学 |
类别 | 专业名称 |
---|---|
法学类(本)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本) | 思想政治教育 |
教育学类(本) |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教育技术学 |
体育学类(本)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体育教育 |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 | 汉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本) | 商务英语 英语 日语 |
新闻传播学类(本) | 广播电视学 |
历史学类(本) | 历史学 |
数学类(本)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类(本) | 物理学 |
化学类(本) | 应用化学 化学 |
地理科学类(本) | 地理科学 地理信息科学 |
生物科学类(本) |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
统计学类(本) | 统计学 |
机械类(本) | 汽车服务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
电子信息类(本) | 电子信息工程 |
自动化类(本) | 机器人工程 |
计算机类(本) |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土木类(本) | 土木工程 |
交通运输类(本) | 交通运输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本)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植物生产类(本) | 园艺 |
动物生产类(本) | 动物科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 | 工程管理 |
工商管理类(本) | 文化产业管理 市场营销 财务管理 |
公共管理类(本) | 公共事业管理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本) | 物流管理 |
旅游管理类(本) | 旅游管理 |
音乐与舞蹈学类(本) | 音乐表演 音乐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本) | 广播电视编导 |
美术学类(本) | 美术学 |
设计学类(本) |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
学校简介
白城师范学院是吉林西部唯一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坐落于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地带。学校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8月,原隶属于国家林业局的白城林业学校并入。2002年3月,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白城师范学院。
学校占地面积7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8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92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教师34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587人。全日制在校生12428人(含分院449人)。
办学实力
学校设有20个教学单位,48个本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有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一流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省级高校工程创新训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优秀课程45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课程1门;省级优秀教学团队8个,省级科研创新培育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省级教育技术成果奖12项。
学校着力凝练科研特色,建有“无机化学重点实验室”“白城盐碱地治理工程技术中心”“通榆年画艺术研究中心”“唐鸿胪井刻石研究中心”等15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三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44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奖励11项;教师发表SCI、EI、CSSCI、CSCI等索引收录论文410篇;出版著作16部;获国家专利107项。
合作办学
学校与韩国、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与美国、日本等多所大学进行了友好交流。与东北师范大学、北华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开办了少数民族预科班,招收了公费师范生。
办学宗旨
建校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宗旨,共计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7万余名,被誉为吉林西部基础教育教师的摇篮、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育基地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高地。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相继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吉林省文明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荣誉。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将继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持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抓住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狠抓内涵建设和转型发展两个重点,凝练教师教育、区域文化研究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个特色,夯实学校发展的人才、制度、物质、文化四个基础,解放思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勇于担当,为创建师范性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努力奋斗!
学历证书颁发
学生完成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内容,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本科毕业生由白城师范学院颁发国家规定的本科毕业证书;专科(高职)毕业生由白城师范学院颁发国家规定的专科(高职)毕业证书。
学费收取标准
(一)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教育技术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学前教育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小学教育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每生每学年4400元; 物理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历史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化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应用化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地理科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生物科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生物技术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统计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园艺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动物科学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学前教育(中外合作)专业每生每学年18000元; 市场营销专业每生每学年3800元; 工程管理专业每生每学年3800元;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每生每学年3800元; 物流管理专业每生每学年3800元; 旅游管理专业每生每学年3800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每生每学年3800元;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每生每学年3800元; 机器人工程专业每生每学年4400元; 财务管理(校企合作)专业每生每学年7000元; 土木工程专业每生每学年4000元;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每生每学年4000元; 法学专业每生每学年4200元; 体育教育专业每生每学年4200元;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每生每学年4200元;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每生每学年4400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每生每学年4400元; 物联网工程专业每生每学年4400元; 软件工程(校企合作)专业每生每学年7500元; 英语专业每生每学年4600元; 商务英语专业每生每学年4600元; 日语专业每生每学年4600元; 广播电视学专业每生每学年6200元;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每生每学年6200元; 音乐学专业每生每学年6200元; 音乐表演专业每生每学年6200元;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每生每学年6200元; 美术学专业每生每学年5400元;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每生每学年5400元; 环境设计专业每生每学年5400元; 环境设计(中外合作) 专业每生每学年22000元。
(二)专科专业: 语文教育专业每生每学年3300元; 数学教育专业每生每学年3300元; 小学教育专业每生每学年3300元; 学前教育专业每生每学年3300元; 会计专业每生每学年3500元;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生每学年3700元;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每生每学年4100元;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每生每学年4100元; 英语教育专业每生每学年4300元。
资助政策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主要内容 我校按照《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要求,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入学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在家庭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级教育部门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用于解决学费和住宿费。入学时,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可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报到。入校后,由学校核实认定后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其中,解决学费、住宿费,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勤工助学等为辅。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内资助政策主要内容
我校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5%的经费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设立校长奖学金,奖励标准为4000元/年;多项社会奖学金,奖励标准为3000元/年。
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资助标准为400元/月。
实施“添翼工程”,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改善经济状况对学生成长发展所造成的局限性,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打造“物质保障、能力提升、精神激励”三位一体扶贫助学育人新平台,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对象认定及相关程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学生须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由学校根据有关部门设置的标准和规定的程序、以民主评议方式认定。学校根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结果,按照资助政策相关规定予以相应的资助。
录取说明
(一)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
英语、商务英语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专业部分主干课程用英语授课,其他语种考生请慎重报考。其余各专业不限语种。
(二)专业培养对招收男女生比例的要求
各专业男女不限。
(三)专业培养对身体及健康状况的要求
考生身体健康状况参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相关补充规定执行。
录取规则
(一)投档比例
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学校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若生源省份投档比例有特殊规定,按生源省份投档比例要求执行。
(二)录取原则
按照“专业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专业录取时遵守投档分由高到低和专业顺序由先至后的原则。以考生第一专业志愿为准,第一专业志愿名额录满,在二、三专业志愿安排,以此类推。所报专业录取额满,服从专业调剂且符合空缺专业录取条件者可调剂到未录满专业,服从调剂但不符合空缺专业录取条件或不服从调剂者均作退档处理。
优先级别:考生等效分数相同时,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文科类以语文、外语、文综、数学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理科类以数学、外语、理综、语文为顺序,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1.体育类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专业课成绩合格的考生中,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文化课成绩总分的60%+专业课成绩总分的100%),若综合成绩相同,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且专业课成绩合格的投档考生中,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专业成绩相同,按高考文化课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2.艺术类专业:
我校艺术类专业采用考生所在省份对应专业的统考(联考)合格成绩进行录取。
美术学、环境设计、环境设计(中外合作办学)、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且专业成绩统考(联考)合格的考生中,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文化课成绩总分的60%+专业课成绩总分的100%),若综合成绩相同,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音乐学、音乐表演专业: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最低控制分数线且专业成绩统考(联考)合格的考生中,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若专业成绩相同,按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最低控制线且专业课成绩统考(联考)合格的考生中,按“专业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按照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若文化课成绩相同,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三)专业调剂 考生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若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到低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满额为止;对已投档考生,不符合我校录取条件且不服从调剂的,给予退档处理。
(四)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机构的规定加分提档、录取。
其他说明 招收本科少数民族预科班,预科阶段,学生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少数民族预科班培训基地就读。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
联系电话:0436-3555363/068
白城师范学院 白城师范学院招生网白城师范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白城师范学院是公办院校。
白城师范学院2025年招生办电话联系方式和白城师范学院的招生报名电话
白城师范学院的招生老师是,报名电话是0436-3555068;0436-3555050;
白城师范学院的联系方式是学校的招生电话为0436-3555068;0436-3555050。
白城师范学院地址在哪里?
白城师范学院的地址在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57号。
白城师范学院的最新资讯
白城师范学院的周边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