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保护,将传承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4月24日,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携手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校长钱洪晨、副校长王维、专职副书记徐俊峰出席本次活动。
非遗进校园活动以强化民族文化认知继承发展为出发点,把吉林市满族旗袍制作技艺、松花湖浪木根艺、刀笔刻字、皮饰工艺等丰富多彩的非遗项目引进课堂、融入学生生活,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限魅力,让非遗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已与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建立文创实训基地,本次由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郝荣田、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苏鹏为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赠牌。牌上“吉林非遗 代代传承”这8个字是由根雕技艺的郝荣田老师、皮饰工艺的杨含今老师、华氏布贴画的华雷老师、吉林西山捏雕技艺的王也彤老师、中国结编织技艺的杨美玲老师、吉林绒饰技艺的张洪晶老师、吉林刀画技艺的郝爽老师、尔雅撕纸技艺的李宪环老师,共同完成的。通过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把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请进校园,带领同学们了解文创产品、设计文创产品,为吉林文旅事业的发展增添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凝聚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的瑰宝,是学生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非遗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感。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本着“同教研、同活动、同提升”原则,充分发挥大师示范引领作用,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文化自信,积极传承推广非遗文化,促进地方文化发展,助力非遗保护工作迈向一个理论与实际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与保护,将传承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4月24日,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携手吉林市工艺美术协会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校长钱洪晨、副校长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