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职业教育地位提升,很多初中生在面对升学时更加倾向于实操性强的技能专业,中职成为越来越多初中生的选择。
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之前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甚至被当做应试教育的陪衬,但是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推动与重视,发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以及专业知识薄弱、动手操作能力差的等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培养“人”的?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改革,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从最开始的80-90年代被定义为成绩不好才去读职校的,一直到现在初中毕业生面临五五分流阶段,也就意味着有一半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只能就读职校。那么现在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就真的没有前途吗?具体内容下文作分析!
中职学校的教育与管理模式
1、中职学校在教育方面,主要是以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教师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从而引伸出实训课,着重在实操上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反应能力。
2、职校这几年是比较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共建”模式。学校通过与企业的长久合作,为学生争取实习就业的机会,在就业上岗位对口,选择性大。毕竟与学校合作的企业还是比较多的。
3、近几年大部分的学校都完善了升学体制,一般愿意继续学习的学生,可以通过对口高考考大专。考上大专的学生,在校能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及对专业的积累,毕业对自己也是很有帮助的。
读职校的学生谁说没有前途,现在社会上能有一技在身的人,就业的难度还是比较小的,毕竟现在的企业不缺高学历的人,反而缺乏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动手能力强、反应迅速的专业人才更得用人单位的喜爱。
职校前景分析
1、国家政策扶持:由于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国家与学校对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予以资助,并且部分的职校是不收取学费的,部分的收费也是比较低的。
2、升学形式多样:职校最常见的“五年制高职”、“3+3分段培养”、“综合高中”、“对口高考”等升学方式,并且国家对中职生升学是比较看重的。
3、就业需求大: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的学生供不应求,企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很多职校与企业订单培养,一毕业则就业,对毕业生就业有保障。
正确认识看待职校
这几年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发现了职校在80-90年代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也做出了相应调整。
1、教育部门对不符合办学条件的、规模小、条件差、质量低的学校进行整改与优化。同时也在大力推进中职学校的信息化,以及组织中职教师的教学比赛和进修研习方面做出了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
职校的教育质量。
2、教育形势采取“宽进严出”: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职教改革前广大职校采用了“宽进宽出”,然而这只会导致职校在社会上的声誉降低,毕业生进入社会技能低。
在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职校改革这趋势下,学校进行了生源多样化,技能多样化,功能多元化的各种背景下,让职业教育保持合适的管理模式,并且严格实行了毕业考核制和实习报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