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专业
|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
| 体育系 |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新闻 | 
| 运动系 | 运动训练 | 
| 运动健康科学系 | 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 | 
| 民族体育与表演系 |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舞蹈表演、表演(体育艺术表演方向) | 
| 休闲体育系(职业技术学院) | 休闲体育、体育经济与管理、高尔夫球运动(专科)、体育健身与休闲(专科)、体育场馆保障(专科) | 
| 继续教育部、研究生部、附属学校、仙林校区管理办公室、奥林匹克学院(民办二级学院) | |
学校简介
南京体育学院成立于1956年8月,学院地处十朝都会,沐依扬子紫金,坐落于南京东郊中山陵旅游风景区内的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承继了中国近代体育的文脉。校园绿树掩映,建筑错落有致,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环境优雅,底蕴丰厚。
学院占地64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拥有室外运动场面积5.99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8.5万册,教学训练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300万元。 
学院现设3个本科系(体育系、运动系、运动人体科学系),1个专科二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3个部(研究生部[筹]、继续教育部和附校部),共7个教学单位;本科教育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和新闻学共6个专业,研究生教育有3个全日制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15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00人,体育硕士在读生76人;全日制高职学生366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在籍生639人。
师资力量
学院设有全省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竞技体育训练基地,包括12个竞技项目的省级专业运动队,528名专业运动员和129名专职教练员。
全院高教专任教师185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58名、中级及以下职务教师127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43.8。
办学实力
进入21世纪以来,学院大力推进本科教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建成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体育人文社会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2个(运动训练和运动人体科学)、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和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各1个(体育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5项、省高校精品(优秀)课程7门、省高校精品教材和立项精品教材8项、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项、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1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不断完善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院校合作、院与医疗机构合作,以及院与国家队的合作,建成院外实习基地58个,签订校企合作协议10余项;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培训,建成 “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国家青少年健美操培训中心”和“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国家级培训试点单位”。
学校荣誉
半个世纪以来,学院为国家和江苏省培养了大批体育专业人才,在训在学的运动员中涌现出一批为国家赢得崇高荣誉的竞技体育民族精英,如:国家体育总局原局长、曾执教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的功勋教练袁伟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原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乒乓球世界冠军蔡振华,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女子排球队原队长、女子排球世界冠军孙晋芳,以及栾菊杰、林莉、葛菲、顾俊、张军、黄旭、李菊、阎森、陈玘等9位奥运会冠军,孙志安等74位世界冠军。本科毕业生的足迹遍布全省体育系统、高校、中学、医疗机构、健身企业和新闻单位,许多人成为社会中坚、走上领导岗位或取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如江苏省体育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孔庆鹏等,一批业绩突出的毕业生荣获省劳动模范、省“新长征突击手”和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办学成果
学院充分发挥教师、教练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围绕本科教学和运动训练,整合科研力量,联合科技攻关,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学院获得各级各类课题立项300多项,其中国家和地方重点立项课题120多项;获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项400多项;发表论文18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00多篇(SCI论文2篇)。学院出版《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月刊)和《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均为江苏省一级期刊,并被国内外十多家重要检索机构列为期刊源。
学院先后与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德国和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学和体育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协作关系。近年来,学院出访和海外来访的人数与批次逐年上升,足迹遍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学院多次受江苏省委、省政府记功表彰,被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并连续多次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和“文明学校”,院党委多次被评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院教学、训练和科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和“学训研相结合促进协调发展,育人才夺金牌彰显综合效益”的办学特色,得到了中央领导、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当前,学院正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人才强校”、“人才强体”战略,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力争把学院早日建成教育特色鲜明、竞技成绩优异、科研成果丰硕、服务功能突出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体育学院。 
合作办学
面向未来,南京体育学院认真总结60多年办学历程,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关于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明确了分三步走实现“新南体”奋斗目标的发展步骤:第一步到2023年,实现“优势凸显、特色巩固”,办学国内外影响力持续扩大;第二步到2035年,实现“优势巩固、特色突出”,主要办学办队指标在国内同行中居于前列,国际影响力明显扩大;第三步到2050年,实现“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质量建成“新南体”。对照三步走部署,学校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六”发展思路:一是牢固树立“新南体”奋斗目标,二是大力实施“二次创业”,三是坚持“三位一体”办学模式,四是实施创新发展战略、融合发展战略、开放发展战略、高质量发展战略,五是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学科与科研水平提升工程、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影响力提升工程、对外交报名须知
本校开设的民办本科专业只招收江苏省生源。
学校录取的考生,经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由学校寄发录取通知书。
新生入校后,学校将在三个月内进行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及身体复检。经复查不合格者,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处理,凡发现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
收费标准(按江苏省物价部门核定标准执行):
1、公办本科专业:体育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每生每年5830元;新闻学、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每生每年5200元;休闲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专业每生每年5300元;康复治疗学、表演、舞蹈表演专业每生每年6800元;住宿费每生每年500-1200元。
2、民办本科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新闻学、体育经济与管理、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英语专业每生每年14000元;表演、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每生每年16500元;住宿费每生每年1500元。
第二十四条 学校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杂费减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绿色通道等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灵谷寺路8号
邮政编码:210014
咨询电话:025-84755150
电子信箱:zsb@nsi.edu.cn
监督电话:025-84755801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招生网南京体育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南京体育学院是公办院校。
南京体育学院2026年招生办电话联系方式和南京体育学院的招生报名电话
南京体育学院的招生老师是,报名电话是025-84755150;
南京体育学院的联系方式是学校的招生电话为025-84755150。
南京体育学院地址在哪里?
南京体育学院的地址在江苏省南京市灵谷寺路8号。
南京体育学院的最新资讯
南京体育学院的周边学校
 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
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成人教育
南京晓庄学院成人教育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 金陵科技学院成人教育
金陵科技学院成人教育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自考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自考 金陵科技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 南京大学医学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 南京晓庄学院自考
南京晓庄学院自考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五年制大专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五年制大专 南京体育学院自考
南京体育学院自考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单招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单招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工程学院成人教育
南京工程学院成人教育 金陵科技学院自考
金陵科技学院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