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中国矿业大学地址在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联系电话是0516-83591555 83591666。
招生专业
| 专业学科门类 | 学费(元/人﹒学年) | 
| 工学类 | 5800 | 
| 理学类 | 5500 | 
| 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类 | 5200 | 
| 艺术学类 | 6800 | 
| 体育学类 | 5300 | 
| 公安学类 | 6000 | 
学校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211工程”“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学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学校坐落于素有“五省通衢”之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徐州市。学校有文昌校区和南湖校区两个校区。
中国矿业大学始于英国福公司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1931年,更名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抗战爆发,1938年西迁陕西城固,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联合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几经辗转,于1949年9月迁回焦作原址。1949年12月,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1950年3月,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1年4月,学校从焦作搬迁至天津办学。1952年,北洋大学、唐山交大、清华大学的采矿系调整到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学校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文革”期间,学校迁至四川省合川县三汇坝镇,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学校开始搬迁至江苏徐州办学,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并在北京学院路原址设立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8年,学校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校名。199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改设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1998年,煤炭工业部撤销,学校划归国家煤炭工业局管理。2000年,学校又整体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从中国矿业大学分离出去,命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至此,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办学实体。2004年,学校成为全国正式拥有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2006 年成为“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成为“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伴随着历史的风雨,历经时代的沧桑,中国矿业大学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同步发展,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100多年来,历经14次搬迁、12次易名,历经艰辛,颠沛流离,却依然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在旧中国,学校把“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研究,求吾国学术之独立”作为历史责任。在新时代,学校把“开发矿业、开采光明、建设祖国、造福人类”作为神圣使命。经过一代又一代矿大人的努力奋斗,铸就了中国煤炭高等教育的一流品牌和独特的精神文化品格,形成了“好学力行、求是创新、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精神,“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优良校风。 
办学成果
学校现有63个本科专业,3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十三五”省重点学科、6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在教育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被评为A+,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被评为A-。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化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和计算机科学7个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前1%,其中工程学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各类教职工3100多人。在1977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19人,副教授793人;博士生导师435名,硕士生导师1009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80%。 
设施设备
学校始终坚持以育人为本,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成果丰硕。学校以孙越崎学院为载体,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拔尖人才培养、个性化教育建立绿色通道。建校以来,先后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33万余名毕业生,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及行业发展的科技精英、管理骨干和领军人物。2002年以来,学校先后获8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建成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部教材入选“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拥有1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和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仿真模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学校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建设了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先后有16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和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及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江苏省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称号。目前全校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3900余人,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13000余人,留学生660余人。
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和国家及行业的战略需求,学校致力于科学研究,提升学校的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46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922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5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28项;授权国内专利8763件(其中发明专利3661件),授权境外发明专利538件。研究与发展经费快速增长,目前年均到账科研经费超过5亿元。学校建设了完备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2个其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含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了低碳能源研究院、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可持续能源研究院、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5个直属科研机构,建成了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图书馆拥有藏书287余万册,数字图书789万册。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煤炭科技博物馆(矿业安全博物馆)每年接待社会各界的参观者14000多人。
合作办学
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国际化办学。目前,学校同25所世界排名前200强的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创新高等教育国际协同模式,成立了国际学院,建设了中澳矿业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联合10多所国外知名高水平大学发起成立了“国际矿业、能源与环境高等教育联盟”。在澳大利亚格林菲斯大学创办了“旅游孔子学院”。多次成功举办了国际矿业科学与技术大会、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学术年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学术交流日益活跃。 
招生对象
学校本科招生主要包括普通类、中外合作办学、特殊类共三大类型。其中特殊类型招生包括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好学计划)、高水平运动队、体育类、艺术类,以及面向港澳台侨、内地西藏高中班、内地新疆高中班、少数民族预科班等招生。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按照区域、城乡入学机会公平的原则,统筹考虑各省(区、市)生源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学校办学地域与面向行业、往年分省招生计划及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等因素,确定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最终的年度招生计划及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为准。
学校严格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使用预留计划。学校将招生计划总数的1%作为预留计划,主要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及解决同分数考生的录取问题。
学校实施按专业大类招生,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每个专业大类作为一个招生专业志愿。按专业大类录取的学生入学时不分具体专业,在完成大类通识课程培养后,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及专业容量、学生成绩和志愿等分流至所录取专业大类中的相关专业。考生可通过学校本科招生网查看专业大类的设置和介绍。
助学政策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设立了完备的奖优与助困并举的“奖、助、贷、勤、补、减、偿”多位一体资助体系,保障学生就学和成长成才。学校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019 年学校面向本科生设立的各类奖学金 20 余项,资助总额近 9000 万元,覆盖面超过 50% 。相关具体情况见学校本科招生网和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 
联系方式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邮编:221116
电话:0516-83591555、83591666
微信:cumtzs
传真:0516-83591777
中国矿业大学是公办还是民办?
中国矿业大学是公办学校。
中国矿业大学2025年招生办电话联系方式和中国矿业大学的招生报名电话
中国矿业大学的招生老师是,报名电话是0516-83591555 83591666;
中国矿业大学的联系方式是学校的招生电话为0516-83591555 83591666。
中国矿业大学地址在哪里?
中国矿业大学的地址在江苏省徐州市大学路1号。
中国矿业大学的最新资讯
中国矿业大学的周边学校
 金陵科技学院
金陵科技学院 南京技师学院
南京技师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南京市交通中等专业学校)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南京市交通中等专业学校)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江苏新闻出版学校
江苏新闻出版学校 南京商业学校
南京商业学校 南京工业大学自考
南京工业大学自考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体育学院 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